当前位置:主页 > 天地自然 > 廖均卿堪舆燕京:定都北京紫禁城风水大揭密
廖均卿堪舆燕京:定都北京紫禁城风水大揭密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02-01 21:11[大 中 小]

 

廖均卿(1350——1413),字兆保,号玉峰,江西省兴国县梅窖乡三僚村人。明永乐八年,以建明十三陵之长陵有功,被封为钦天监灵台博士。撰有《行程记》等。永乐五年,由礼部尚书赵羾引均卿入京选择陵址。时经两年,终于择取北京西郊昌平东北的黄土山为陵区。于是成祖即日车驾临视,封为天寿山,并授均卿为灵台博士,开始建陵。陵寝建成,均卿不愿再封官受金,成祖便赐其纸扇一柄,并题诗云:江西一老叟,腹内藏星斗。断下金石鲤,果中神仙口。赐官官不要,赐金金不受。赐尔一清风,任卿天下走。此之后北京故宫大皇城的勘测也出自于廖均卿之手。廖均卿因此被皇帝以四品职衔供养至老死,他的墓地至今还在三僚村的半山腰上。这座蕴蒇着很多奥秘的古代墓穴,走势犹如猛虎下山,气宇轩昂。1984年廖均卿墓被确定为兴国县文物保护单位。

风水大师廖均卿与皇家陵墓

据《兴国衣锦三僚廖氏族谱》记载,明永乐五年(1407年),明成祖的徐皇后病故,明成祖早已想迁都北京,便将徐皇后棺材暂时安放于南京的皇宫内,命令礼部尚书赵羾等大臣,遍访精通风水人士。 当时访得江西赣州府兴国县三僚村的廖均卿,因他的先祖廖三传是唐朝著名风水大师杨救贫的传人,廖均卿被召传南京后,先察看了在南京的孝陵风水之后,便到北京找风水宝地,察看了京西燕台驿、玉泉山、谭柘寺、香山,又察看了京北的阳山茶湖岭和怀柔的洪罗山、百叶山,先后又察看了辛家庄、斧口、谷山、文家庄、石门驿、汤泉、禅峰寺,遍鉴了京郊之后,于永乐五年六月初一前往昌平黄土山(即后来的天寿山十三陵所在地)登高纵目,见该处风水绝妙,为他处所不及,便绘成地图,于八月初一日到南京上朝,献上地图,并建议明成祖亲临黄土山观察,希望明成祖高张慧目,广迈皇风,并说,如将皇陵定于此处,则玉烛清明,并三辰而永耀;金符浩荡,亘万古以长存:国祚无疆,邦家有庆

 

揭开故宫布局的层层奥秘

1.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由明朝皇帝朱禄始建。 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有房屋9999间,黄色琉璃瓦屋顶,蓝色护城河和红色围墙使它与外界隔开。

 

2.外朝为阳区,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主,前面有太和门,左右两侧分列文华、武英两组宫殿。内延宫为阴区,进中路乾清门,便是后三宫里。分别为,乾清宫,坤宁宫,交泰宫。

 

3.故宫布局的理念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过景运门、乾清门、隆宗门的一条东西中轴线将宫殿分为前后阴阳两区,外朝属阳区,其中太和殿的建筑形式在封建社会后期是最为尊贵的,属于“阳中之阳(太阳)”,保和殿位于前三殿最后,谓“阳中之阴(少阳)”,中和殿位于太和殿和保和殿中间,可谓“中阳(阳明),三大殿均有“和”字,是寓意天地阴阳和谐,万物有序,国泰民安。

 

4.慈宁宫所在区域是故宫的外西路,当年的太后宫区。慈宁宫是明朝嘉靖皇帝为其母蒋太后所建。历时两年建成,可惜蒋太后住了没几个月就去世了。此后这里便成了太后宫,明朝后期几位太后、太妃曾住于此\到了清代,慈宁宫出现了一幕有趣的景象,成了太后不敢住的太后宫。原来,清代最有影响的女性之一孝庄皇太后曾在慈宁宫居住至去世。此后的太后、太妃们都觉得自己的身份有点“压”不住这座令人敬畏的太后宫.

 

5.故宫设计建造严格遵循“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法则。所谓前朝,是指宫殿的前面是百官议政的朝堂;后市,是指皇宫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交易市场,以满足宫廷生活的需要;左祖,指的是皇宫的左面,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庙;右社,指皇宫的右面,是皇帝祭祀土地神、谷物神的社稷坛。

 

6.故宫的建筑都严格遵循对称规则,沿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排列,而这条中轴线上的建筑,更以故宫为重心,这些建筑都坐北朝南,体现着皇帝的至尊。中轴两端的建筑阴阳对称。中轴即是中央子午线,是规划故宫全部宫殿及北京城的基准线。故宫内的朝政三大殿,即奉天殿、即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后改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后寝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均位于中轴线上。其他宫殿若不建在中轴线上。也是严格按照对称规则进行布局,分布在中轴线两端。

 

7.故宫的规划与建筑布局运用了五行学说的观念。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世界观和宇宙观。男性为阳,女性为阴;方位的前为阳,后为阴;数字中的单数为阳,双数为阴等等。在故宫,属于阳性的帝王执政的朝廷放在前面,将皇帝、皇后生活的寝宫放在后方,这不仅适应使用功能方面的需要,也符合阴阳之说。

 

8.据说,故宫由当时的地理大师廖均卿规划。廖均卿在奏章中自谓“世授扬师之术”,他设计的故宫定位、来龙把捉自然依照杨公之术。

9.北京故宫,西北乾龙由沱山至八达岭至妙峰山,落脉香山,东北艮龙由雾灵山至怀柔山至盘山,落脉较远。

10.乾龙和艮龙千里而来,共吐明珠,造就千年皇宫。子午立局,辅星水必争酉位,来水在乾方,去水必在午方。故宫西北乾方有永定河,经引水渠流入北海、中海、南海,北海在故宫西北,中海在故宫正西,经南海向午方流去。水流午向汇辅星酉水,正合子午坐向之格局。故宫建筑不愧为中华文明的灿烂结晶和中国风水文化的标本。

北京城风水略谈

在古代,风水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非常务实的学问,因为它的对象是那块地。我们知道,地对于古代中国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它能传承先辈的伟业,建立繁育后代的功绩,是古人休养生息之所。古人按照风水的法则去寻找自己的生发和归宿之所。古人对风水的信仰,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宗教感情,它笼罩于古人的头上并以此为未来命运的风向标。
中国古人的建城理念决定了建城的环境取向,千百年来一直恪守着这样一个原则:前有水,后有山。即房子的前面要有水流过,房子的后面还要有山峙立。在遥远的历史记忆中,周代先祖公刘迁都至 地,把城筑在高大的山之下,小河弯曲之间。夏都阳城亦被建在嵩山和颍水之间,傍山而依水。西周洛阳城建在邙山和洛水之间,汉长安城位于龙首山北麓,近临渭河南沿。东吴南方城建在钟山和秦淮河之间,元大都、明北京城,更是以山水为建城要旨,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南俯中原。紫禁城却是以人工的方式在宫的北方累筑了一座万岁山(即景山),在宫城的南方开挖了一条金水河,使宫城处于万岁山的俯视和金水河的环抱之中。
紫禁城为明朝所建,到清朝入主至清亡,只做了局部的改动,大部分建筑仍保持着明朝的原貌。在明灭元后,明成祖没有继承元大内宫殿布局,而是毁之以建新城即紫禁城。虽然我们无法找到紫禁城建造的直接文字记载,但紫禁城就像一张庞大而复杂的凝固的信息网,涵盖了当时人们建造它的诸多意思,我们可以通过它的环境、建筑布局等所蕴含的丰富信息,去搜寻、解读紫禁城的思想内涵。 永乐皇帝为什么迁都北京?   

朱棣以靖难之名南下打败了建文皇帝,于南京登基称帝,有一天他把全国最有名的风水师廖均卿召到南京来,让他看看南京城怎样。廖均卿说南京城水口朝外,风水不好。永乐皇帝说我想迁都北京,北京地脉厚重,可为长久之计,于是又让廖均卿到北京去寻找永乐皇帝的万年之地。
中国古人认为人只是宇宙中的一小分子,他的生命气息是与大宇宙相通的,所以无论为逝者建墓,还是为生者建屋,都必须由风水师踏遍青山,寻找最佳的地理环境,即所谓的吉祥地点,才能修墓造屋,这样生气才能永驻,福荫子孙。
大禹治水成功后,把天下的山脉划分为三大山脉,到唐代时,风水祖师杨筠松把三大山脉变成三大干龙即龙脉,龙脉是对山脉的最高称呼,谁占有了龙脉,谁就可能统一天下。北京位于北干龙燕山山脉之下,地理位置优越,右拥太行,左环沧海,北枕居庸,南俯中原,北京城如一把宝座,放在这座围屏之下,帝王坐此,如坐堂皇视广庭而尊,所以北京有帝王之宅之称。
永乐经营北平十几年,北平是他的兴王之地,他深知此地对明王朝的重要,由于当时威胁明王朝的主要危险仍然是来自塞外的蒙古贵族残余势力,所以他决定迁都北平,改北平为北京。从明永乐四年(1406年)下诏,宣布于次年开始营建北京宫殿,但大规模营建北京的工程,到永乐十五年(1417年)才全面展开,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城基本完工。第二年正式迁都北京。
可见,明北京城的建造,仍然把地理位置纳入到一个最重要的认识中。永乐迁都北京,不是从经济、文化、军事的角度去说服他的臣民,而是从北京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来说服了他的臣民,至若地势宽厚,关塞险固,总据中原之夷旷者,又莫过于燕蓟。地理位置是第一要素,它是确定以我为中心的依据。
为什么要筑一座万岁山(景山)?
古人认为建都城之前要先为国都找到一座依靠的山脉,国都背后有高大雄峰作为屏障,才会坚固而为万世不拔之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山脉就神化为龙脉。
经过风水师们的堪定,确定了北京城的龙脉发源于昆仑山,经太行山、燕山而凝结于天寿山,天寿山是北京城的龙脉。龙脉起天寿山后,便藏入地下,前面是千余里的大平原。
要在千余里的平原上建立北京城,则要寻山捉脉,引脉入宫。但面对一望无际的平原,如何寻山?如何捉脉?山倒是有一座,名万寿山(今北海琼岛),但它是前朝元大内的镇山,已被元人所用。故明人不可能再用此山。没有山,但这并没有难倒明人。于是明人大胆地以人工的方式利用开挖筒子河的泥土就地累筑一座山,使它成为龙脉脊山,名曰万岁山(即景山),赋予它王气。有了山,则寓示着地中的生气被引了出来,龙穴就在山脚下,紫禁城就可名正言顺地依山而建。
为什么建一座城市,中国古人非要为它寻找被称为龙脉的山脉?按照西方的观念,只要是交通枢纽的地方,就是城市的最好选址。中国古人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交通要道只是建造城市的形而下的因素,形而上的东西是,所以中国古代的都城背后都有山脉护持,紫禁城的背后,原本没有山,明人却非要以人工的方式为它建造一座山。
为什么要挖一条金水河?   

仅有山还没有达到古人对建造阳宅的理想目的,还必须配以水,只有二者的结合,才是完美的福地。中国古代所有的城市和墓圹,几乎都位于前有水,后有山的环境中,这种环境观深受中国古人阴阳理论的影响,山是宇宙元气的凝结,山为阴气,水为阳气,有山有水的环境则可形成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的理想居住境地。风水理论把这种环境定为典型的风水地理模式。
如果说北京城四周的河水为天然造就,人们无法更改它的形态,那么引入皇城和紫禁城的内外金水河则是人造的奇迹,它完美地体现了人们的意志。
明人认为,紫禁城背靠万岁山,前临金水河,枕山襟水,负阴抱阳,实现了冲气以为和的目的,也就是《周礼》所说的这个地方是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这样的地方万物生长,万事通达平安,是建造国都及宫室的最好地方。
为什么紫禁城要定中轴?   

我们的祖先,凡事讲究一个字,我们的国名就称中国,当然中国之意,就是大地的中心,既是大地的中心,那当然就是宇宙的中心。这是我们古人最了不起的雄心,所以建都城,在远古时代是立杆测影定一个中心,后来就发展到要为都城定一根中轴。
中轴起源于古代的方位观念及北极星观念,北极星是天的中心,是宇宙元气凝结处。大一统思想,便是北极星在人们心中的投影。中轴把北京城分为阴阳两半,紫禁城的中轴与天轴北极一样起着分阴阳、定四时、主存亡的作用,故明人在建筑紫禁城时,把全城最重要的建筑都集中于中轴上,以增强中轴至高无上的权力。
在明清时代,中轴亦称御道,除皇帝之外,任何其他人都不允许在上面行走,中轴是皇权的象征,无比神圣。所以中轴上的建筑,都最大限度地体现着中轴的力量,展示着中轴作为天地之中心的恒久基准.

九子十状元风水發坟:余国定墓催发家族十状元
九子十状元风水發坟:余国定墓催发家族十状
祖坟风水:为什么祖先坟墓与后人息息相关?
祖坟风水:为什么祖先坟墓与后人息息相关
  • Copyright 2006-2007 大唐世纪易学堪舆(www.dtsjfsw.com)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易学文章转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速联系本站
  • 大唐世纪易学堪舆策划 庆云阁易学堪舆择日馆 中国风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现代城A-7
  • 电话:13701123629 邮箱:774529136@qq.com